中国赚钱的可穿戴公司:把"火星车"卖到爆款
来源:Airwheel官网 发布时间2014-1-9
这是一家“赚爆了”的极客公司。
尽管这家公司打造的也是“可穿戴”概念,但所属的市场完全一片荒芜,既没有机械手表做铺垫,也没有珠宝首饰养成用户习惯。一句话,它不是基于某类传统产品的一次互联网革命,而是本身就没有传统可言。所以,它叫“ 爱尔威火星车”。
尽管软硬结合可穿戴在2013年是受VC追捧的领域之一,但真正赚钱的没几家,甚至大部分公司都不断的研发,不断的跳票的砸钱阶段。有的忙于媒体作秀,有的疲于测试、生产,而这家神奇的司成立不到8个月,在没有任何推广的情况下,已实现盈利过千万!
尽管爱尔威火星车的价格只是美国相似同类产品的五分之一,但价格在国内可穿戴设备中仍属于高端价位,均价3000元左右的产品甚至比“互联网硬通货”小米手机还要贵。不过,它依然是天猫、淘宝上受土豪用户青睐的可穿戴设备之一。
2012年底,在朋友的介绍下,左国刚拿着刚研发出的“爱尔威火星车”跑去找雷军谈投资。雷当场“试驾”了一次,但没能骑上去。这位大佬对这款刚走出实验室、仍有bug的“风火轮”,并未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在雷军那碰壁后不久,左国刚朋友介绍,结识了合力投资的投资合伙人李论,双方一拍即合,达成投资协议。李论曾是新东方早的一批GRE、GMAT老师,创业成功后转做投资,他的投资项目中有春水堂、好贷网等等。投资之时,李论就很看好这个极客团队,但令李论自己都没想到的是,这款很多人看不懂的智能独轮车,在投资后的8个月内,这个产品就卖掉8万多台。如今,公司销售额达7000万元,占自平衡车市场70%的份额。
除了研发独轮车外,爱尔威还在不断的把老产品以每个月一版的速度迭代,并不断的研发新的产品。2014年已经发布了新一代独轮车,新产品的核心卖点是80%的人只需要简单练习五分钟左右,就能学会。未来三个月还将陆续推出其他升级功能的新版智能独轮车,除了能实现基本的行驶、轻越野、音乐、通话、遥控等基本功能外,还会加入更多炫酷的附加功能。
合力投资的李论一直关注可穿戴设备,2012年花费大半年时间,几乎看遍在这一领域中国有一定知名的创业者。后的结论是:基本不敢投。具备品牌能力、渠道能力和产品力三要素的创业者匮乏。在他看来,尽管有不乏产品力不错的团队,但却难以看到有能卖爆潜力的产品。
直到遇到左国刚。李论说“这是见过的具极客精神、对产品狂热、又有很强大生产和供应链管控能力的团队,他们拥有真正的极客血液。”李论经常看到左国刚与另外两个合伙人守着3D打印机做模型,打手板,写软件。“爱琢磨、爱颠覆,所有软件都是自己写。”这是左国刚给李论的印象。这个团队一直以研发为核心,并在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等环节,已经磨合了六七年时间。
这是左国刚第二次创业。之前他在深圳做手机ODM和OEM。帮品牌机做代工的同时,经营的自主品牌也出口到国外。2010年时,左国刚感觉手机行业似乎到了尽头,公司遭遇瓶颈。“当时就传言说阿里、QQ、盛大等大佬们快杀入手机行业。“行业到达一定程度,就像传统家电一样,要靠规模化作业取胜”。
尽管当时公司有4亿销售额,但左国刚果断选择退出。核心团队几位成员解散后,花费一年多时间,每天看书、补习管理等方面的功课。这又是一段回归极客的日子。中间他们琢磨过做房车、游艇、口罩等很多产品,也做过市场调查。尽管这些领域在外行看起来似乎跟手机行业风马牛不相及,但在左国刚看来,不管哪种产品模式,核心的还是研发能力,而他对自己和自己团队在芯片控制系统的开发、软硬件适配等领域的能力,非常有信心。在他眼里这些电子设备间彼此都是相通的,无非是“主板+软件”,完后套一个壳。。
一次和朋友聊天过程中,左国刚无意中想到当年自己曾经琢磨过美国的赛格威电动平衡车。“尽管中国交通法有规定:两个轮子不能上路,为什么不能做一个轮子?中国人基本都会骑自行车,学会骑独轮应该难度不大,而这个产品在中国属于空白地带。”左很快就拉队伍干起来了。
跟很多可穿戴设备相比,爱尔威的外观称不上性感,功能也算不够炫酷。甚至很多人认为,这种产品极容易被模仿。左国刚清楚,他们的大杀手锏是他们对产业的理解,所以产品的价格比其他竞争对手更合理,有“杀伤力”。爱尔威的价格多在2499-5999元。市面上便宜的电动平衡车价格也在8000—9000元左右。有抄袭爱尔威的产品一般卖到1万多元,便宜的也要卖到3000多。
早期阶段,左国刚没急于砸钱做推广,而是学习小米打造自己的粉丝级核心用户,完全靠产品和口碑说话。如果在淘宝或天猫页面中检索,会看到一些同质类产品。爱尔威的产品有如下特点:
1、成本比竞争对手低25%左右。就产能来看,人均单位的产出是竞争对手的3倍,也相当于成本降低。因为,占用的场地变小,组装人员变少等等各方面,都能造成成本的降低。
2、从研发角度讲,爱尔威的产品能骑得更稳更平,一般人用五分钟就能学会。
3、增加保护措施等细节,让产品更人性化。比如,车轮悬空,能自动关闭电源,保护路人和骑车人。因为,很多人下车后,习惯悬空提车,经常忘记关电源。在有动力的情况下,很容易伤及他人及骑车人。再比如,行驶速度超过12公里,能自动报警,提醒降速。
他们一直拿手机的研发模式做独轮车。可穿戴设备属于新兴的行业,很多规则和技术门槛不确定。但手机的研发模式已经比较成熟。“独轮车主板的精密程度和成本,都是按照手机的标准来考量。把成本尽可能降低,又得保证稳定性非常高。整个工艺有近百个环节需要检测,从采购过来的器件,到生产过程中、制成后等每个环节都有检测,以保证产品安全。目前车的综合故障率在控制在千分之二以内。
因为有大生产的背景,他们从开始项目立项时,就会充分考虑到生产环节、售后、售后物流运输等问题。开始设计时,就考虑模具、主板、元器件等多个因素:1、是否是通用件? 2、必须有多家供应商 3、供应商的能力如何,是否随时有不错的备选者? 4、怎样让元器件的组装和生产环节更简单等等。
左国刚透露,一款成熟的车型,从立项、设计、验证、开模、采购、生产,再到小批量出货,一般只需要60天左右的时间。光做模具一道环节就要占45天。
“如果没做过大生产的人,想象不到后期环节的复杂性。执行起来效率必然降低,成本也会抬高。很多硬件工厂一个工人做很多事情,换一个操作工难以搞定。我们尽可能把产线拉开,20-30个人一条生产线,每个人做一道工序,流水线作业,速度很快,成本又低。”
现在,大量的硬件公司出现“跳票”,产品不能按时出货,就是因为硬件做不出来。爱尔威做产品时,会提前考虑使用兼容性比较强的元器件,留有备选方案。比如,2013年7月份,爱尔威采购空国内外三洋动力电芯后,转手采购索尼索尼和松下作为备用。
爱尔威定位在代步工具和时尚、运动器材,想做交通后3公里的解决方案。公司成立一年时间以来,左国刚带领团队每天疲于研发、疲于生产。加上团队人员不足,可谓让营销放任自流。但左国刚擅长渠道搭建和管理。做手机时,管理过200多百家代理商。他一点都不担心代理商的管控问题。左国刚坦言,作为即将爆发的产品,现在出货量太少,市场占有率还是太低。
这次做独轮车,并未利用之前的渠道资源,而是重新开辟新代理商。产品足够好,价格足够有诱惑力,代理商会主动上门。“如果产品缺乏竞争力,只能上门求代理商”。爱尔威大部分代理商都是先通电话,然后再前往爱尔威公司看产品。他们都有代理过运动、时尚类产品。
左国刚不会禁止代理商售卖同质类产品,只要专卖店的门头有爱尔威的LOGO便可。他甚至支持代理商卖竞争对手的产品。“因为没有对比就没有销售。爱尔威价格低,骑起来又更容易上手”。他希望消费者要尽可能货比三家后再购买。
左国刚的渠道管控能力过关。1月8号,爱尔威第200家专营店成立。2/3的销售靠做代理商渠道。经销商帮爱尔威解决地面推广、形象展示、培训等问题,爱尔威则把大部分利润让给经销商。经销商的毛利率非常高,2013年,90%的经销商赚了钱。而爱尔威的主要利润来自线上淘宝、天猫的直销和国外市场。尽管每个月花不超过5000元在淘宝上引流量,也能做到400万左右的营业额。
细节的改进和加强非常重要。比如,曾经有一家公司出现几台产品爆炸,给公司形象造成负面影响。就是因为充电器、电源等的细节未做到位。左国刚并不满意现在的产品。“如果爱尔威产品有80分,其他产品可能只有60-65分,很多细节都未处理。”李论说。
其实,改进产品的过程有一定挑战。让左国刚苦闷的是,眼看调试接近成功时,却又不得不再花费七个夜晚,加班调整。团队一直在做软件的升级,他们始终在考虑改进目前算法,让人骑着更舒服。但车一旦骑行舒服起来,又得考虑急刹车、急加速时,人的安全性。安全、性能、骑行体验这三者间需要不断平衡。
如李论所说,左国刚的供应链管理能力、研发能力、渠道管理能力等各方面做得都比较到位。但至于能否成为非常牛的创业者,还需要有很强的营销能力,说白就是用互联网的玩法来做品牌,怎样用互联网的方式卖好产品,是团队目前需要提高的。
“在电动智能车这个细分领域迅速做大,做到的老大,积累足够的团队经验、资金、品牌和忠实粉丝用户,那时候他一定会进军电动汽车、飞机等其他领域。”左国刚说,爱尔威已经有一个团队在尝试将现有的操作系统移植到飞行器上,这种载人飞行器研发已经开始半年,希望未来卖到3万块钱以内。
- 上一条:平衡车卖给潮人
- 下一条: 常州“火星车”驶向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