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重点分析了独轮车的优劣势与市场前景,其中学习成本高是其大的痛点。这就导致了这一类产品很难进入主流消费市场,为更多年龄段和阶层的人士所接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爱尔威公司在2014年推出了全新的Q系列产品线。此系产品为全自主研发,并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自主知识产权,这也是国内品牌初次在这个行业中取得的重大技术突破。
Q系列把之前的单轮变为双轮毂设计,增加了车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从而车辆可以实现开机自平衡,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用户学习的难度。从市场接受度来看,这种全新的产品设计的确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当然,由于产品工艺的复杂性和较高的生产成本,爱尔威公司Q系列产品相对于X系列的独轮产品在售价上有所提高。
而正因为Q系具有独特的设计优势和良好的用户体验,在其诞生之后的很短时间内,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仿冒品,其中还不乏平衡车行业中的知名品牌。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国内对于知识产权的漠视态度以及急功近利的行业现状。
在浮躁的大背景下,我们不得不提另外一种在这两年内严重破坏了平衡车行业格局的产品,那就是扭扭车。这种车早由美籍华人陈星(solowheel创始人)发明并申请了专利,后来由一位大学老师真正设计出来,从设计原理和产品形态上解决了以往独轮车产品的原生问题。
2015年初,深圳和浙江地区的一些工厂得到这位老师成立的骑客公司的授权,开始制造扭扭车并大量出口,然而几个月后美国公司razor声称取得了扭扭车在美国的销售权,并投诉亚马逊要求其把无专利授权的平衡车产品全部下架。
如果说大量扭扭车被强制下架,未取得专利授权是表面原因,那其根本原因还在于扭扭车产品的技术门槛极低,大量公模、公版的存在使得这些企业的加工作坊都能在短时间内完成生产与组装。然后这些企业再利用当地的外贸优势,使扭扭车在一夜之间分销到世界各地。这种技术含量极低的产品必然只能在价格层面上进行竞争,而平衡车基本的安全部件,即锂电池组和电路保护装置的重要性完全被这类厂家所忽略。所以,在美国、英国、香港等地频发的起火、爆炸等一系列事故也就不足为奇了。这种破坏市场运行机制的恶劣手段,不但让消费者遭受无端伤害,还使整个行业受到了强烈的冲击。
爱尔威作为智能出行领域的中坚力量,虽然间接受到了此次风波的影响,但因其从创立之初就坚持走自主研发的道路,上面所述的Q系产品不仅销量依旧出色,而且经过扭扭车这一全球性事件,被更多国家的消费者重新认识,同时使该公司一直坚持的产品安全先行的理念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同。